您好!欢迎来到老秦建筑工程学校

老秦杂谈

老秦杂谈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秦杂谈

柳树的风格

发布时间:2017-11-22 来源:老秦 作者:老秦

柳树的风格

在我们河北省隆化县山沟里一条小河边,长着一颗老柳树,二百多年来,这棵柳树沿着小河曲折蜿蜒,向前走了一百五十多米。大柳树会走?你一定说我忽悠,但我还真不是忽悠,这是真事,跟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一样千真万确。

科学考察发现,这条山沟里生长的都是低矮的灌木和杂草,只有这么一棵大树,说明这条山沟里并不适合高大的树木生长,原因是地下土层都是松散的洪积层,就是山洪暴发时,把山体表层风化的碎石土冲下山沟形成的堆积层。刮大风时,树根抓不牢,容易拔出来。那么,这棵柳树怎么就活下来了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吗?你还别说,它确实有点特殊的本事,什么本事呢?它能从上半截树身上再长出新的树根来,大风刮来,树身倒在地上,下半截树身和老树根慢慢腐朽死掉,而新树根又使上半截树身枝繁叶茂的活了下来,并且还完成了一次向前爬行半截树身的壮举。就这样,这棵柳树每遇大风,就到阎王那里潇洒的走一回,然后新根代替旧根,又顽强的活下来。二百多年来,这棵柳树一次次死里逃生,也一次次得到了生命的升华。

自古以来,有人赞美松树,有人赞美竹子,也有人赞美兰花、梅花、菊花,我今天要赞美一回柳树。

柳树的生命力极强。不管土地肥沃还是贫瘠,不管气候寒冷还是温暖,它都能活下来;甚至如隆化那棵柳树,大风连根都拔起来了,它还能获得新生,这种不屈不挠,这种坚韧不拔,叫你钦佩,岂不油然?古人当有亲朋好友出远门,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亲友分别,为什么要折一段柳枝相送呢?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中说道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什么意思呀?就是说送行的人不是没有其他树枝可折,而是希望亲人远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那里有多艰苦,都要像柳树一样随遇而安,好好生活。你看,这样的寓意和祝愿有多殷切、有多美好啊!

柳树无需你精心栽培,随便折一段枝条,随便往土里一插就能活,质朴的就像生活在寻常百姓家的邻家女孩,没有雍容,更不高贵,但活泼而又温婉,可爱而又可亲。大诗人贺知章有一首《咏柳》绝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最喜欢“不知细叶谁裁出”这一句,就像是在说,谁家这么有福呀,养了这么个好闺女?

如果有人问,哪些是人的美德?每个人的回答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我最看重的是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我以为,柳树最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也罢,无心也好,你的付出就是那么随手一插,无需施肥,无需管理,几年后,它就还你一棵大树,冬天,它挺胸傲雪,为你挡风;春天,在那片被寒风掳掠了一冬的苍凉大地上,它早早就隐约透出一抹绿来,给你生命的青春活力;到了夏天,它不仅为你遮挡炎炎烈日,给你一片绿荫,每当你走过它的身旁,一条条细长的柳丝总不忘轻拂着你的脸颊,缠绕在你的肩头,那一份依依不舍之情着实让你感动,让你难忘。我想,古人折柳送别,大概也有“一寸柳丝一寸情”这样一层寓意吧,不是《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吗?

柳树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是应用最早,最广解热镇痛风湿、消炎、抗血栓的药物

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筐、箱等器物都是用化工材料制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过去,这些器物都可以用柳树的枝条编织而成,在这个提倡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年代,重拾柳编技艺,应该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举吧。柳枝的纤维极为柔韧,不仅可用于编织,还可作为很好的造纸原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柳树浑身都是宝。

我们还没有说柳树的观赏价值,比如著名的西湖美景柳浪闻莺阳春三月,柳荫如霭,绿浪翻空,林中莺声啼不住,水里画舫又吹笙,怎不叫人心旷神怡,“此间乐,不思蜀”呀!其实,你走遍大江南北,柳树的身影随处可见,清风吹过,丝绦慢摇,就像在前面迎接你,总给你游子归家的亲切。

我赞美柳树的风格,最敬佩它那种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命活力。

人这一辈子,“一帆风顺”只存在于祝福之中,指望事事都那么顺利,其概率比零大不了多少,这样说好像有点残酷,但却是事实。小的时候,有父母的疼爱与呵护,尤其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宠着你,这样的生活环境容易养成娇气。最近看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多少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据调查,90后本科生毕业三年内的雇主数平均为两个,其中有8%达到四个及以上。这就是说,平均在一个单位只干了一年半,短的甚至只有几个月就辞职。这种现象,往好处说,他们更注重追求个人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往不好处说呢,他们还像在父母身边一样,习惯于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过分强调自我,难以融入社会。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企业是老板的企业,你走进社会,社会有人管着你;你走进企业,企业有人管着你;即使你当了和尚,还有师傅管着你。你如果还像在家里一样,稍有不顺就使性子,即使你确实有理也不行,也没人容得下你。何况你自己认为你有理,换一个角度看,你就未必有理。社会是个大课堂,但这个课堂并不像学校一样只讲正理,有时候还讲点歪理。只要不违法,有时候歪理也要学会听。

我们说的这些其实还算不得逆境,只能算是有点磕磕绊绊,有点不顺心。我以为,人生要抱着这样一种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要看的一片黑暗,再坚持一下,再想一想,也许事情就有转机;同样的,任何时候,也不要看的一片光明,除非没有光明,才会没有阴影。

我赞美柳树的风格,最崇敬它那种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

我年轻的时候,有个同学,有一天他突然说,这世界上只剩他一个人就好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两眼盯着他问:全世界就剩下你一个人?他想了想,又说,不行,还得再给他留下个媳妇。我又问:有个媳妇就行了?他又想了想说,还不行,他说他喜欢吃香油,再给他留下个磨香油的。我又盯着他问:这回就行了吗?他笑了。

这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却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人是不能独立生存的,这是大自然的安排,一个人没法活得下去。有这样一个说法:“人字一撇一捺,表示人是需要互相支撑的”。这个说法流传很广,但其实是望文生义。最早的“人”字是象形字,画的是一个人的侧面像,画的弓着背,像个罗锅。不过,这个望文生义生得好,生的对。人这一辈子,你的能力再强,也保不准有个三灾八难,也有求着别人的时候。你有了难处,大家都看着,谁也不帮你,不管你,你是什么感受?你一定会感到很无助甚至绝望。

近几年,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人摔倒了,有人落水了,别人扶起他来,救上他来,他反而赖上人家,恩将仇报。我曾经想,什么样的社会风尚才能算是好的社会风尚呢?我以为,大家都乐于助人应该是一个主要标志。在这样的社会里,你会感到安全,感到温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即使素未平生,也能互相信任。可是,如果好人不得好报,谁还愿意做好人呢?社会上出现一个恩将仇报的人,就可能有十个,甚至更多人不愿意再帮助别人。只有在一个人人都懂得感恩的社会里,才会人人都乐于助人。如果说,感恩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应该不为过。

让我们赞美柳树的风格,不仅要赞美柳树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命力;也不仅要赞美柳树懂得感恩的高尚品德;我们还要赞美柳树质朴的美,柳树的美不在花房,不在美术馆,它把它的美都留在了老百姓身边;我们还应赞美柳树对人类的奉献,我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是在被人需要当中实现的,柳树也就在被人需要中实现了它生命的价值,让我们都来学习柳树的风格吧,我们生命的价值也就一定能够实现。